>

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

愛買儲蓄險是保戶還是業務有問題?

 



這議題基本上在專頁上或多或少都討論過一些,重點放在「責任比例」(可歸責性)來說,負較大責任者不應該是保戶,因為保險知識專業者絕大部分不是資訊不對稱的弱勢民眾,客觀上從部分業務員使用的「行銷話術」在設計上多為「儲蓄險」作嫁也可充分印證。




既然保險業務員使用的「話術」多半圍繞著「儲蓄險」而設計,業務員不該不知道「保險的核心功能在於風險轉嫁(這句話應該沒有業務員會反對),也不致於不知道附屬的「儲蓄功能」明顯背離了保險風險轉嫁的核心功能,要說考有保險證照的業務員搞不清楚實在說不過去。


 

今天業務話術幾乎全數圍繞儲蓄險而設計,可想而知多少是求行銷上的快捷或便宜行事,附和人性喜歡聽賺錢、獲利、還本等心態,從評議中心不少招攬糾紛也已印證不當話術屢見不鮮且真實存在。

 


就算今天是客戶自己主動想要買儲蓄險,身為保險業務難道完全沒職責去提醒出事時保障會非常低的問題? 還是乾脆打蛇上棍順著客戶想要領回的心態賣就對了? 想一想行銷的角度來看的確順著客戶賣最好,管他什麼風險轉嫁能不能達成,反正能成交才最重要,跟客戶唱反調可能沒業績還得面臨被考核,這也是所謂的「利益衝突」。

 


如果多數業務員下的結論是「大部分都是客戶自己想買」儲蓄險,而非「大部分是業務拼命想賣」儲蓄險,那請提供相關客觀數據或資料佐證,否則單純的個人主觀意見也很難有討論空間。

 


PTT還曾看過業務員說:「有跟客戶講保障型的重要,但是我客戶還是想要買儲蓄險。」(類似抱怨)


 

問題是保險推銷上儲蓄險會發展出各種話術,明顯是多數業務長期以相同方式招攬所累積而演變來的結果;反過來說,假設過去數十年多數業務積極努力推銷定期險替保戶拉高保障著想,又怎麼會純保障的保險沒有演變出各種推銷話術呢?邏輯上實在說不通!

 


台灣保險推銷市場上究竟是什麼樣的業務員居多數,才使得保險市場儲蓄險話術蓬勃發展至今?而純保障型商品到底是如何被業務員推廣的,才搞到讓金管會不得不三申五令拜託業者用心推廣定期險呢(如:定期壽險)?

 


話說雖然武士只是一個粉絲團,但真的勸退過不少來信原本打算買儲蓄險的網友(沒統計,主觀感覺給對的文章他們就會以保障型商品規劃),然後反觀業務員是在PTT抱怨(如前述)⋯⋯

 


進一步思考業者訂定的「業務員銷售制度」或許才是根本問題,但這數十多年的演進下,我們也沒看過業務員群起去改革制度,或者說業務員也早已樂於服膺並維持該制度? 這個問題的背後心理層面,會不會包括出事保障不足再來怪保戶自己買保險不做功課呢?(卸責) 想想也是個值得探討與省思的面向。

 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專屬資訊交流討論社團

【公告】專屬資訊交流區&獨到觀點社團 → 填寫 《 諮詢表單》 : https://bit.ly/3QMtikp